找到相关内容10431篇,用时7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洛阳伽蓝记》自注的再认识

    佛法,功德者不必是寺,应是碑铭之类,颂其声迹也”。他根据佛教东渐的时间指出苏秦生活的时代洛阳没有佛法,因而不可能要求人们用这些黄金建寺弘法,人们对铭文的理解是错误的。这种依据历史知识对流行的浅见进行批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5580133.html
  • 慧远大师伦理思想略论

    三十三年,弘法布教、组织移译经典,培养僧材并开结社念佛之宗风,为佛教诸学在南方的传播以及佛教的中国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,其所在的庐山因之而成为与北方长安相呼应的佛教中心,可以说慧远大师无愧于道安法师“...

    张有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5681222.html
  • 月称及其《入中论》

    西藏佛教从印度请来的译经师和弘法大德,多数是属于中观派的论师,如寂护(sanraksita,725—790)、莲花戒(Kamalasia,740—796)、莲花生、无垢友、佛密等都是中观派人物,而且赤松...

    李学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1581347.html
  • 《杂阿含经》述评

    面貌,了解佛教教义,对于当今倡导“人间佛教”有着非常重要的现代意义。   《杂阿含经》基本上是以言行录的体裁,记述佛陀和他的弟子们的修行与弘法活动。经中揭示了佛教的基本教义,如缘起、十二因缘、三法印、...

    吴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1581348.html
  • 台湾佛教四大道场的经营与转型── 佛光山、慈济、法鼓山、中台山

    如今已是宜兰地区的一位大商人,过去一直参与雷音寺的活动。李决   和结识星云后,两人就非常投缘,李决和立刻协助星云于翌年取代因病无法视事的雷音寺住持,自己也成为星云在宜兰弘法的热心支持者,他即是目前...。   r) 圣严从小出家 勤于文字弘法   圣严法师是一位勤于撰述的佛学作家,所以在他投奔东初门下之际,   早已是佛教界大众媒体的闻人,经常用﹁张采微、醒世将军﹂等笔名,在刊物上以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781720.html
  • 五台山佛教乐舞戏曲文化钩沉

    传至我国中原的佛教开始被称之为像教。北魏时期,统治者在平城(山西省大同市) 大规模开凿云冈石窟,后迁都南下洛阳又竭力建造龙门石窟,遂将造像弘法运动推向极致。   据《洛阳伽蓝记》卷3 载:“自葱岭已...

    黎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3881893.html
  • 明末曹洞殿军--永觉元贤禅师研究

    、发挥教化功能的入世佛法。衲僧也不只是为个人求解脱的自私自利,而成为社会救济、移风易俗的推手。元贤随缘应世、低调沈稳,隐而不隐的弘法哲学,在明末混乱的时代里,为僧伽的应世,树立了良好的典范。   ...

    范佳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13982346.html
  • 缘分 ·功德·共同体——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

    佛光山曾有一句名言,那就是“以共修净化人心”。它强调的共修,依我的理解,即是对功德信仰私人化倾向的超越;而唯有共修的信仰方式,才能做到“以慈善福利社会”。否则,独修、单修,做个自了汉,何从谈及佛教的弘法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592982652.html
  • 以罗汉像为例来谈五代之后中国佛画发展之流变

    曲折批判现实,在传统的教化、怡情功能之外,在绘画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,主张抒发感情,以古讽今。虽然有山水、花鸟、人物画家间或图写佛像、观音、罗汉等佛教题材的作品,但与其说主要是为了传经弘法,不如说更重在...

    龚明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0551083724.html
  • 由“观音菩萨”看“以美育代宗教”

    Bodhisatta,音译为“菩提萨陲”,意译为求道求大觉之人,异名有“观音大士”、“文殊师利法王子”等。在大乘佛教中,菩萨地位仅次于佛,介于至尊的佛与信徒大众之间,充当引路的津梁,辅佐佛陀传经弘法,普度众生...

    易存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0563383731.html